墓地也分“上下铺”? 英国牛津拟推行“共享墓地”

从共享单车到共享充电宝、共享雨伞到共享KTV、共享篮球甚至共享充气娃娃……按需分配的理念意味着任何边缘的、冷门的长尾需求都可能是一个不可小觑的市场。在这样一个这共享经济大行其道、各种共享项目层出不穷的时代,共享经济已经充斥着我们每个人的生活,仿佛没有什么不能共享。

不过令人没想到的是,日本似乎将共享的概念进行得更彻底,在日本东京,都荒川区町屋光明寺的住持大洞龙德开创了一种名为“共享坟墓”的新产业,目前町屋光明寺已开辟出1500个共享墓地,一个墓地最多可6人共享。现在英国牛津也将推出“共享墓地”。

据欧洲《星岛日报》报道,英国牛津市到2021年将面临墓地短缺的问题,因此牛津市政理事会指出,市政府目前正考虑回收未经申请而被使用的坟地,并且政府计划把这些坟地开拓成“共享墓地”,即一个坟地由多人共享,以重叠的方式埋葬死者,以节省空间。据悉,这项提案已经提交内阁。  

不过,牛津市政府强调,为确保对死者的尊重,棺木之间须保持15厘米的法定距离。

据悉,由于使用土地面积有限,除牛津外,英国其他的一些城镇,如伦敦市、克罗伊登和南部港口城市南安普敦早已推行了类似的政策。

据报道,除了“共享墓地”外,牛津市政府还考虑征用一些无人认领且地契已经过期的坟地。

不过,支持保留墓地的国家殡业协会负责人费恩指出,死亡毕竟是一个敏感课题,要人们打破禁忌,与他人近距离埋葬,首先必须改变人们的传统观念。

他说:“这样的安排或许会令人感到不舒服,要解决这个问题,唯一的方法是与民众沟通,把有关措施解释清楚。”

官方数据显示,2017年,英格兰与威尔士注册死亡的人数为50多万。不过,每10个英国人当中,只有2人会选择土葬,大部分人都选择火葬。

在一些因信仰不允许火葬的国家,墓地紧缺更为严峻。这些国家的人发明了一种垂直墓地,外表看上去就像一座立体停车楼,能提供传统土葬7倍以上的利用空间。目前,世界上最高的垂直公寓是巴西的“公教纪念公墓”,层高达32层,能容纳1.4万人的遗体。这座公墓里有安置骨灰瓮、棺材的房间,也有守灵室、地下墓穴、火化室、小教堂和一个车辆博物馆。

事实上,在“共享”一词还没有大范围“走红”前,日本就出现过“多人同墓”。比如2012年初,在东京多摩地区的都立墓地,可容纳4万人的小平陵园“独辟蹊径”,打造了一个“树木葬”墓地的形式,则是在椿树、樱花树等树下预备一个宽1.5米、深2米多的共同埋骨洞,可埋葬5至10人的骨灰盒。小平陵园这个“树木葬”的一期工程共设有500个共同埋骨洞,前来申请安葬的多达8000余人。另外还有16万人已经为自己预订了还没有启动的二期、三期工程。

众所周知,日本深受儒教思想影响。在尊崇孝道的理念下,日本人对于厚葬、坟墓风水,以及祖宗崇拜等传统习俗十分重视。首相安倍晋三在首次执政期间,曾回到故乡山口县重新修缮了历代先祖的坟墓,并且逢年过节都会率记者团在众人的围观中上坟。

那么,是什么让日本人开始热衷于跟非亲非故的人“生不同衾而死同穴”呢?一言概之,是生活让人们学会妥协、接受变化。

日本人口老龄化严重,由此导致日本墓地使用面积和人口死亡数目的比例开始失衡,随之,墓地价格也开始逐年攀升。

根据日本国立社会保障人口问题研究所的推算结果,2010年到2019年,日本所需墓地面积总和为650万平方米。日本国土面积小,“共享坟墓”既可以节约土地资源,也能解决因为经济原因“死不起”的问题。

除了老龄化问题,日本越来越多的独身男女也是共享坟墓的潜在用户,日本社会价值观多样,部分城市已经接受同性婚姻,选择孤独终老的男女也日益增多。从前日本单身女性会被葬在家族墓地,由侄子或外甥供养,如今,日本人血缘观念不再如从前那么浓厚,很多上了年纪的单身女性不得不自己准备后事,共享坟墓对他们而言无非是找了个伴儿,和别人合葬的需求只会不断增加。

日本禅宗文化中有句话说:“未知死,何来生……”,正因如此,丧葬文化在日本并不忌讳。

早在1887年,日本“共享坟墓”其实早见端倪,位于大阪市天王寺区的一心寺建造“骨灰佛”,佛像内部中空,一次可以容纳上万人的骨灰盒。目前,一心寺中已经有14座“骨灰佛”。自2007年到2016年,一共有22.3万人申请将自己或亲人的骨灰盒放入“骨灰佛”中。这可谓是超大型共享坟墓了。

英伦校园 英伦校园-学生社区



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,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

分享新闻到
微信朋友圈
扫描后点
右上角分享

0 Comments

Leave a Comment

Ad

Related Posts: